首页

同好视频踩踏

时间:2025-05-25 05:25:24 作者:(乡村行·看振兴)内蒙古东部小镇林下经济“茸光焕发” 浏览量:32411

图为工人们正在林间栽植赤松茸。徐艳双 摄

  中新网赤峰5月23日电 题:内蒙古东部小镇林下经济“茸光焕发”

  作者 奥蓝 林雨涵

  微风携暖至,新芽覆绿杨。这几天,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喀喇沁旗美林镇,千余亩赤松茸迎来栽植黄金期。

  走进种植基地,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。三轮车来回穿梭,忙着运输养料和菌棒;栽种工人在专业技术员指导下,严格按照标准间距摆放菌棒。新种下的赤松茸菌丝在腐殖土层下悄然生长,孕育着丰收的希望。

  喀喇沁旗美林镇有林面积70万亩,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86%,森林资源资产估值近10亿元,人均拥有林地20亩,分布着油松、白桦、落叶松等40余种优质乔木。这里林下腐殖质层深厚肥沃,孕育出天然食用菌生长的理想环境,是“森林氧吧”与绿色宝库。

  2021年起,美林镇大力发展林下赤松茸种植产业,到如今,赤松茸种植面积预计可达1100亩。美林镇11个行政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,7名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林菌种植专业合作社,创新"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"的运营机制,建成多个百亩级示范基地。

图为工人们正在食用菌加工车间搬运制作好的菌棒。徐艳双 摄

  蒋红茹2022年起成为种植户,这个种植季,她雇佣30多名工人,每人日薪130元。

  “今年我计划扩大种植规模,准备栽种100余亩赤松茸。”蒋红茹告诉记者,赤松茸销路不愁,而且栽种验收合格还能获得政府补贴。

  按照当前市场行情,每亩赤松茸产量可达3000至4000公斤,亩产值约4万元。

  据介绍,喀喇沁旗已构建起“林下种植—菌棒生产—产品加工—销售推广”的一体化产业链。在这条产业链中,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取租金收益,参与种植获得每天130元以上的劳务收入,还能以合作社成员身份享受产业分红。另外,菌棒生产车间能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,不仅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,还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,增强了乡村发展活力。

  如今,这条紧密相连的产业链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,还极大地增强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,为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(资料图)图为游客在种植基地采摘赤松茸。徐艳双 摄

  在基地旁边的冷库前,务工村民仔细地削掉赤松茸根部的土块和须根,然后按品质分拣,再入冷库装箱保鲜。“像这样的算一类品,菌盖和菌棒粗细差不多,长度不超过7厘米,那些个头太大、开了伞的就是等外品了。”美林镇副镇长赵健楠拿起一朵赤松茸说道,喀喇沁旗赤松茸产品目前以鲜蘑销售为主,线上线下相结合,基地已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,按不同品质,价格在2元至10元之间,纯利润每亩可达1.5万元以上。

  赵健楠还表示,林菌种植已成为美林镇推动特色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,发展多菌种栽植、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是发展目标。

  “一到赤松茸采摘季,我更是迫不及待提前赶来,品尝新鲜美味的蘑菇,体验采摘的乐趣。远离城市喧嚣,整个人都感觉身心舒畅。”北京游客马桂英每年夏天都会来这里住半个月。她告诉记者,她喜欢这样的林间生活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一分体式飞行汽车“陆地航母”亮相广州车展

仁兴镇林下种植食用菌项目采取“镇政府+村委会+企业”的合作模式,村委会通过“资金+土地”入股的方式及“每年固定还本+固定分红”的形式,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平台、公司技术团队,对项目进行生产经营,实现食用菌产销一体化。“每年有6%的固定分红分到村集体产业。”严献洪说。

从外贸和税收数据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

这在张丁月的训练中总会出现。20岁的她,对此早已习以为常。作为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,张丁月内心对挑战自我有着强烈渴望,这是她表达热爱的方式。

40万可当选?“洋院士”疯狂扩招!

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,回望过去一年,代表委员们的议案建议和提案有没有落地见效?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实现得如何?从中央到地方,在发展、民生等各领域,交出了怎样的答卷?

小羊也有“大巴”坐 新疆60余万只牲畜转场工作进入尾声

付满仓称,《委员风采录》上说他投资5000多万元数据有水分,他实际投资3000多万元。作价500万元转让,是因赔偿遇害矿工家属后,他已捉襟见肘,朱怀军答应帮其子付晓“跑事”。

编民生“假政策”误导公众 造AI“伪新闻”触碰底线——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3年10月辟谣榜综述

十年禁渔工作开展以来,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向好态势明显。长江大保护,是一项系统性巨大的工程,要恢复长江渔业资源,维持长江生态平衡,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。其中,除了科研人员的不停探索,各行各业的人们形成合力,共同的守护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